leafwind🐹 Profile Banner
leafwind🐹 Profile
leafwind🐹

@leafwind

5,081
Followers
219
Following
315
Media
4,933
Statuses

寫作|攝影|@🇯🇵|軟體工程師 用科技養活自己,用攝影與文字讓自己活得開心。

Japan
Joined December 2007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Pinned Tweet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在早期,我們在網路上就做一件事情:找到同好』 那時候大家不想讀書、不想面對父母,會逃到網咖,在天堂跟陌生人練功打架,在魔力寶貝找會當兵的網婆。 我現在理解,那些老人憶當年的心境,其實就是感嘆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Tweet media one
8
24
183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我大可以發一篇講日本對我來說好的地方,但與其這麼做,我發現一個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我來日本沒遇過有人問:「XX不是更好嗎?」 而他卻遇到「幾乎每個台灣人」都這樣問。
Tweet media one
10
183
3K
@leafwind
leafwind🐹
10 months
MBTI 換個皮又可以瘋一次,就跟我現在仍然會在推特上看到二十年前「轉傳幸運圖片會帶來好運」的信一樣。 科技在數十年內進步了幾百幾千幾萬倍,但人性是不會變的。
Tweet media one
22
312
2K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要說出為什麼在日本散步很舒服不容易,光是人行道就可以有這麼長篇幅的研究,但我也從來沒嘗試從這個角度比較。 #救救日幣 #十一月開放旅遊
Tweet media one
25
251
1K
@leafwind
leafwind🐹
9 months
ESTJ 野狼 ISTP 怪人 ESTP 烏鴉 ENTP 搗蛋鬼 ENTJ 妖怪 ISTJ 殭屍 ENFJ 木乃伊 ESFJ 吸血鬼 ESFP 小丑 INTP 古怪 ISFJ 蝙蝠 ENFP 鬼火 ISFP 黑貓 INTJ 南瓜 INFP 幽靈 INFJ 死神
15
175
1K
@leafwind
leafwind🐹
7 months
日本人發現在個人資料加上「天安門事件」可以有效阻擋詐騙與垃圾帳號的追隨。 推測原因是那些機器人可能在中國國內(沒有用VPN?)而這些內容會被自動過濾掉。 然後這個關鍵字現在就變成推特熱門話題了😆
@ginkosankakuii
ぎんこさん
8 months
金配り垢フォローが多くてプロフに「天安門事件」を入れて実験してみた件の報告です。 結果は【効果絶大】です😆 最初の2時間はブロック8件と微減、更に5件追加で朝以降はフォローはゼロでした‼️ これは中国のインターネット検閲システム「金盾」を利用したものです。BOTは全て中国からでしたね😉
Tweet media one
162
14K
16K
18
249
1K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為什麼既缺工又低薪同時發生? 因為「台灣缺工」不等於「店家/老闆缺工」,實際上店家寧願不加薪甚至關店,對他們來說就是「不夠缺」。 或者更通俗地說台灣只缺低薪勞工,而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可以參考日本當作未來視:寧願不開店不要消費,然後一邊低薪一邊喊缺工。
12
195
917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什麼類型的閱讀可以使人成長? 多年來,台灣書店的陳列架與網路暢銷榜,都是以職場溝通術、生產力最大化、投資方法等等這類「書籍」為主 這種狀況雖然也普遍見於其他地方,但台灣應該算是特別嚴重的,只有獨立書店例外。
6
164
876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在看到全世界吹捧 ChatGPT 的時候,我思考了好多天,一直不能理解內心為何會出現各種疑惑與矛盾。 直到今天我想通了,ChatGPT 對我帶來的震撼並不在於它本身的能力。 AI 能做到的事情仍然脫離不了十幾年前的想像,但相反地,我現在才發現人的認知水準已經退化到跟不上用晶片堆疊出來的模仿行為了。
9
121
596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南韓在過去十年放棄國籍的人數約有26萬人,這數字是日本的十倍。 同時有一成的韓國人都在國外生活。😨 大企業薪資遠高過中小企業,然而即使有幸進入大企業,也可能中年被裁員。 從生育率來看,韓國跟台灣都是世界倒數頂尖,還遠低於日本 自虐稱「地獄朝鮮」好像也很合理…
7
33
587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今天看到一個《經濟學人》對當代社群媒體逐漸演化為單向傳播的比喻非常精妙: 『許多使用者都躲進各自的地下「避難所」做著各自的實驗(請容我用《異塵餘生》來比喻),地上世界則開始充滿各種輻射異變生物,這樣的世界不會是我們想要的。』 👇
5
104
568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在台灣常常被問「為什麼你不做這件事情?」譬如: 「為什麼不選醫科?當醫生不是比較好嗎?」 「為什麼不考公務員?當公務員不是比較好嗎?」 「為什麼不買房?有房不是比較好嗎?」 身為一個台灣人,我非常熟悉這種文化,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這樣被問上來的,這是我成長的惡夢,成年後也無法擺脫。
1
38
51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請推友推薦一本最近你讀過的書~ 不管是黃山料、被討厭的勇氣,甚至侯友宜柯文哲賴清德的自傳,都歡迎講出來。
Tweet media one
223
45
47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同事: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我們不應該害怕在星期五上新的改動 也是我同事:星期六他的 code 炸鍋了但整個週末人都不在 然後這不是第一次😉
25
22
447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大部分人存款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大部分人都很容易被這類訊息觸發焦慮。 只要暴露在這樣的資訊夠長時間(甚至不需要是事實),人就會被創造出「大家都很有錢,只有我最窮」的錯覺,然後更埋頭努力工作。 這樣是誰得利呢?🫣
@monstermao72
🏳️‍🌈 まおうさん (´◓Д◔`) 🏳️‍🌈
3 months
原來在台灣,大部分的人 33歲的時候就已經有存款 500萬了,再次證明我真的是社會底層人.....🫠🫠🫠
112
52
1K
16
39
417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 優秀的文學小說不會頌揚與追隨社會主流價值,會讓我們看見人性的幽微與人間陰暗的角落,理解人類的多重角色。 從小閱讀文學小說的人,對世界會有更多元的解釋能力,更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觀點來分析事情。 文學小說的讀者,比較不會相信現在這社會體制就是對的。 』 - 摘錄自陳豐偉精神科醫師臉書
1
73
405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這其實是下週的電子報主題,剛好遇到脆上有人提起,我就擷取段落暴雷一下。 「我發現台灣人喜歡做自己,但有時候不喜歡別人做他們自己。」
2
48
398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都已經 2022 了還看到有人以為日本生育率最低 🤦‍♂️ 事實上日本反而是東亞生育率前幾名,只是老化程度最高。 而台灣韓國自己屁股已經著火了,喊了這麼多年國安問題都沒有要解決,還是先擔心自己吧... 這是美國數據
Tweet media one
8
65
386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唱衰台灣對我沒有好處,不過台灣接下來十年人口問題會超越日本,而除了人口之外的經濟條件都比日本差,並且目前我看不到有什麼轉機。
12
56
38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這篇最近有點紅 😳 不管醫院、銀行、電商,進去就要有當傳產 IT 的覺悟,如果運氣好是賺到。
6
87
372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我們的文化造就了思考模式與視野特別單一,「只要告訴我答案,照表操課能夠有好結果就行了」的速食文化是主流。 所謂的單一視野,不只是缺乏國際觀,而是連自己本地土生土長的東西都認為只有一種最好的選擇。 從主流產業、升學價值觀、考試題目、投資方式、以至於到生活方式的認同,台灣都很單一。
1
48
357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如果在日本要買 VPN 回台灣看 KKTV 或是 netflix 等等影音平台,不要買 surfshark,他在台灣的點只有一個,速度非常慢,昨天換了 nordvpn 才從地獄解脫。 這兩個 VPN 供應商,在台灣連出去國外可能沒差那麼多,但連回台灣的節點數量是天差地別。
9
33
351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相對於 Steve Jobs、Mark Zuckerberg 等名人,Aaron 算是名不經傳,台港媒體更幾乎不曾介紹過他的事蹟,甚麼富豪榜更絕不可能看到他的名字,然而在支持自由、開放、創造的黑客(不是駭客)心目中,他的貢獻與地位恐怕遠超各大互聯網企業的創辦人,哪怕是 Apple 和 Google。
7
100
340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好奇為什麼台灣銀行業要搞這麼多獎金禮券制度,而不是直接加在本薪🤔 因為這樣財報會比較好看?還是其他原因?
34
6
350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而來日本後我很幸運,大部分接收到的訊息是「原來你選擇這樣,真好!」或者是「你有沒有考慮過其他選項?」。 這些句子背後的想法是,從一開始就預設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選擇,並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1
23
348
@leafwind
leafwind🐹
1 month
今天看到自大的發言,突然理解到我們從小被教導的謙虛只是最終的結果。 應該要遇到了很多更聰明、更好的人之後,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不足,最後才變得謙虛,換句話說,我們無法從一開始就謙虛。 不管是拒絕去理解更聰明的人,或者是不敢說出想法、面對自己的錯誤,都沒有辦法變得「謙虛」。
7
31
331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瘋了,這件事情不應該被世界盃的新聞掩蓋。 從今天開始,你只要貼了自己在其他平台的使用者名稱(mastodon 或臉書、IG)就會被推特認為違反規章而 ban 掉。
2
161
302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家人」只從台灣老闆口中聽過、「放感情」只在台灣員工身上看過。 契約總有一天要結束,股份不多的前提下,自己的發展永遠優先於公司的發展。 一個專業的工作者可能對工作有熱情,但不會對公司放感情。 沒有股份還放感情早晚會變成小媳婦,對公司跟員工長遠都是負面影響。
4
40
297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如何估計 AI 硬體成長? @mengkunghsieh 問了一個問題: 「CHATGPT 的訓練是靠著數以萬計的 GPU 達成,若 AI 開始被大量運用至各行各業,我們要如何算出硬體的成長量? 舉例來說當年 clubhouse 一爆紅,馬上就需要去採購更多的相關服務來因應大量使用者,算是馬上估得出來用戶成長和成本變化的數字」
4
35
272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難道日本人心中沒有「標準答案」嗎?我想一定是有的,不遵循社會常態一定也會被鄙視,搞不好比台灣還嚴重。 但他們習慣保持距離、不隨意介入別人的價值觀,這樣的距離感讓我能夠有更多喘息空間。 我觀察到身邊來日本的台灣人,在這點上也都跟我不約而同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2
16
278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我通常不隨便推薦生產力工具,因為多數只是把你硬塞到新的框架,卻製造了更多焦慮;但其中還是有少數能解決既有問題的工具,譬如 Arc Arc 解放了我多年來的分頁問題,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把書籤跟分頁結合。 所有釘選的分頁都是書籤,當你在瀏覽分頁的時候不用擔心書籤跑掉,只要點兩下就回到書籤。
1
35
266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謠傳台積電可能在德國設廠,網路反應: 「 歐洲四點就在喊下班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 笑著笑著就哭了🥺
8
11
250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因為我很清楚,這樣的問句預設了凡事有優劣之分,運氣好的話只是對方無法理解(對方也沒有試圖要理解)。 但更多時候則是會遭受一頓質疑,甚至被下指導棋。
1
12
256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日本約有百萬左右的 IT 職缺,以年薪平均 600萬日幣、外包再外包的 SI 乙方業界為主。 若限縮在能用英語溝通、一定程度開放文化、遠端工作、薪資條件比較合理的職缺,比例會是其中的 10% 以下甚至更低。 如果再限縮到從事這些工作的台灣人,應該最多只有數百人。 結論:這圈子很小,廣結善緣😓
6
26
243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怎樣才算是能在未來培養開闊視野跟學習能力的閱讀? 我目前知道有兩個類型:1. 優秀的文學小說乃至於動漫作品,以及 2. 系統性的社會/歷史研究書籍。
2
22
228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未來的路���不是 AI 毀滅人類,而是人類先選擇成為機器。 AI 要有人的自主意識非常困難,但人類放棄思考卻非常容易。 當人類自主降維,而機器能處理的維度遠高於人類,人類自然就被取代。 (人類降維簡化來說,是人類變得像機械,只會做重複的工作,也甘願做重複的工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螺絲釘。)
1
33
22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關於「台大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是 150 萬」 我想到小時候填問券,不知道經濟狀況要選哪個,我媽覺得還過得去,就說「應該是小康吧」。 後來才知道我家應該稱得上低收入戶,只是很知足而已。 如果中產階級定義是年收 150 萬,我在台灣最後的薪水甚至還不能稱作中產階級。
@merofreex1
Allmeta
1 year
@kaosensei_1412 說真的還好吧,就父母都中產階級啊,不是不能想像
2
0
4
7
14
224
@leafwind
leafwind🐹
3 years
最擔心的是醫護人員、行政、警察這些能量被消耗光, 醫護人員到底憑什麼做牛做馬...
2
20
220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公司終於也禁止在香港遠端了,因為光是轉機也有被終生監禁的風險 🙈
5
14
22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最原始的那則推主才大一,對他來說或許真的不如高職畢業去工作就好。 我一方面覺得台灣的學歷文化很畸形,應該讓不想唸書的人更早出社會。 另一方面,大學那些「非本科」的東西直到我三十歲以後才發揮價值,我甚至後悔沒有修更多人文與社會通識,有些硬技術反而自學就夠。 當然這只是我的案例。
@jsincity
末日駝鐘兒
1 year
這種東西不就叫高職,學費還比較便宜
2
7
60
5
23
221
@leafwind
leafwind🐹
3 years
剛看到 paypay 專門打給台灣人的徵才廣告,上面寫兩百萬台幣起跳 只講事實:起薪 700 萬扣掉稅之後剩下 500萬*0.243,也就是進口袋的剩下約 121.5 萬台幣 有研究過日本稅的這是基本常識,就怕有些人不知道,傻傻的來了才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Tweet media one
7
52
212
@leafwind
leafwind🐹
7 months
新的一年,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降低腦袋負擔。 從現在開始,只要看到推播、郵件,或任何形式的通知,馬上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 不管是推特、直播、很有知識內容的電子報,如果不看就沒有價值,如果它真的很有價值,最後我們還是會有方法找到它。 所以如果不需要,果斷退訂、退追、關閉通知吧!
10
31
211
@leafwind
leafwind🐹
5 months
小林最新的《一口氣了解全球經濟形勢》影片當中,大概有一半都在講日本。 影片內容非常精彩,對日本經濟不熟悉的人絕對很值得看。 對有在關注日本經濟的人來說,沒有太多新的東西,但我從中看到幾個有價值的點。
5
17
215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同樣地,好的動漫作品也可以刺激我們對體制進行反思。 《Psycopass》、《進擊的巨人》都描寫了很多人性糾結,與體制發展的矛盾。 不管是因為二戰還是傳統日本文化影響,很多日本創作或多或少都有這類思想,即使是主流少年漫畫也不例外。 我接觸較多日本文化,但其他文化一定也有類似的作品。
1
12
204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當大家在談論 UST 沒有儲備,哪一種儲備才是最好的美元穩定幣的時候,有想過美元已經沒有對應的儲備黃金嗎? 當大家在批評20%利率是詐騙的時候,有想過我們的退休金跟房價的高報酬也沒有創造價值,只是後金貼前金嗎? 那為什麼社會主流不說它們是龐氏?因為大到不能倒、而且大家都怕它倒。
34
29
188
@leafwind
leafwind🐹
10 months
我覺得台灣最有趣的,就是行人地獄幾十年都沒有人在意,外媒一報導就變成全國最優先事項。 同理,媒體爛幾十年,自己人講沒有流量,比利時中國混血的錫蘭講,突然社會就開始關心了。 好像台灣人在意外國人的眼光,比自己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處境還重要。
@puppydad
黃哲斌
10 months
關於網紅,我也是持批判態度的,不過,就像媒體有多樣性,網紅也是,我樂見錫蘭痛打台灣媒體,原因是,這些問題,我們早就熟爛了,但如果不是外來YouTuber,根本沒人在乎此事。 我半認真半開玩笑跟我朋友說,我寫了幾年的媒體主題文章,影響力還不如錫蘭幾支影片的百分之一。(3/4)
1
6
90
20
13
189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台灣是個小島國,資源需要集中發展取得優勢,因此這種填鴨模式,在變化不大的過去幾十年當中,不只可以生存,而且還應付得不錯。 但當環境劇烈變動,要「學」的方法就會呈指數成長,因為速成方法只會是整個系統的斷簡殘篇,只適用於特定條件,一旦稍微變動就無法照本宣科。
1
10
184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若把小孩丟給動物養,那他長大一定不會人類語言,也無法適應人類文化。 同樣地,閱讀文章、組織邏輯、消化知識以及清晰表達的能力都需要訓練才能達成。 然而科技發展使得這類訓練一直在減少。 文字領域雖然是第一個,卻也是構築整個社會最重要的部分;失去了文字認知能力,人類會加速被降維。
1
27
184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如果不想接觸虛構的世界,也能從社會與歷史研究來看我們是如何發展的。 譬如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的人類三部曲、與賈德戴蒙的《動盪》等書籍。 透過理解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演變與成敗,自然就會對這個世界有比較系統性的了解。 我認為閱讀社會學科書籍遠比幾天速成一個技能重要太多。
2
8
178
@leafwind
leafwind🐹
5 months
00940 是主動選股 00940 是主動選股 00940 是主動選股 很重要所以講三次。
12
11
177
@leafwind
leafwind🐹
11 months
最近跟高我三級的主管 1 on 1。 他跟我說:「作為一個資深工程師,你會發現軟技能可能會比你想的更重要,硬技術可能只佔一半。」 我知道他想強調什麼,就說,其實我覺得軟技能可能佔七成甚至更多。 流程、雇用、問對問題、解決衝突、妥協、理解、專注與放棄,每天感到棘手的都是這些東西。
@fetalkpodcast
前端輕鬆聊
11 months
這很多人應該知道但這邊打破一個迷思說軟體工程師只要寫code不需要和人溝通 當你越往上爬的時候你會發現越需要與人溝通講話 需要做的工作不一定每次都很清楚或是需要協調說有些東西需要第一版出不來或是時間上調整一下 如果你還展現了領導力,你會爬的越高
3
13
150
1
27
180
@leafwind
leafwind🐹
6 months
網路免費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以後再也沒有 google 備份了。 雖然這不代表所有網頁備份都會馬上消失,但這還只是開始。 以後會有更多免費服務開始收費、或是限制功能,就像已經發生的推特、Reddit 一樣。 雖然硬體成本越來越低廉,不過也由於補貼紅利的消失,我們反而會感受到網路服務越來越貴。
@wastemobile
wastemobile
6 months
Google 不再備份網際網路,它默默移除了最古老的功能之一:網頁快取(緩存),顯然是為了節約成本、釋出更多資源(做啥?),Internet Archive 網站時光機接下來壓力大了,不知谷歌有沒有多贊助一點。 付費訂閱 Pinboard 的時候終於到了⋯⋯嗎?
Tweet media one
2
27
96
6
45
179
@leafwind
leafwind🐹
10 months
補充一下,這個屬性測驗是不是按照 MBTI 做的其實沒那麼重要。 就算是,因為題目設計跟問法一定有所差異,測出不同結果也不奇怪。 比起 MBTI 號稱有科學根據、還被企業拿來廣泛當作適性測驗,我個人是覺得這個屬性測驗相對無傷大雅多了,玩玩無妨。
0
4
17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我們對內容的要求標準非常低,錯字分不出來、來源不查證、邏輯謬誤也能接受,對內容都不加思辨。 當人類的內容創作比機器還要更像機器,那當然會覺得 ChatGPT 很棒,當然會覺得 AI 能取代人類、ChatGPT 能取代大多數人寫的文章。
2
23
175
@leafwind
leafwind🐹
5 months
當自己是團隊中唯一的開發者,或是比較資淺的開發者,我總是想著要如何完成任務,盡可能地在有限時間做最多的事情。 然而當自己變成團隊中開發能量最高的那個人,我反而要想辦法把一些有點難的工作交給其他人練習,想辦法讓他們成長,不然自己就會累死。 (續)
2
18
173
@leafwind
leafwind🐹
10 months
最近正在替一些(我認為的)台灣優質媒體做 Discord 推播機器人。 既然不能把垃圾下架,至少可以讓好的媒體能見度更高。 而他們很多都已經有 Telegram 推播,卻很少發在 Discord 上,於是就趁這個機會自己狗糧一下。 心得是各家 RSS 超級混亂,欄位雖然是共通的,但內容可以塞任何東西🤣
6
16
170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當你的公司找了獵頭,那個獵頭發信給自己的工程師,並且詢問有沒有興趣應徵PM的時候,這錢顯然是打水漂了。
3
11
163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我公司很小、日本薪資也不高,開一個 data engineer 缺收到上百封履歷,同領域的朋友也都不太敢換工作 一方面也是全球裁了幾十萬工程師,大部分潮水都退了,能養得起資料團隊的真的很少,更不要說供給過剩的 scientist/analyst,別被裁員就不錯了 脆說有二分之一市場,我就問,該怎麼跳去那個宇宙🥹
@hsins_
ʜ.-ʜ.
3 months
@thecat 資料科學(Data Science)被炒作過頭了,這個領域的優質職缺在全球都是需要學歷背書的,大廠直接向知名 Lab 撈人;剩下的那些,是資本撐不起玩資料科學的。 除此之外也不容易體現價值,在這兩年的寒冬,資料團隊幾乎都是被裁的首要名單…… 培訓班成天吹不知道害死多少人
4
9
84
2
13
157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每週寫幾千字的電子報 -> 零收入 公開持倉 -> 馬上有兩個付費訂閱,還有人跟我說太便宜了要收貴一點。 重點是甚至沒有任何分析,真的就是說我買了A,買了B而已。
13
5
156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未來隨便把 ChatGPT 的幹話奉為圭臬、連 Google / Wiki 都不查證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印證了我之前說的隱憂:「以前是 Google 不到就不存在,未來是只要用 AI 查不到,它就不存在,從結論來說就是 AI 把真實資料隱藏起來了,而原因在於人類停止思考的比例越來越高。」
@koikingtw
Carter
1 year
後續 保哥這樣不行,大家都知道ChatGPT 會正經講幹話,沒驗證就直接拿來佐證,會被打臉的
Tweet media one
7
24
145
5
21
151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當然,我並非生活在常規的日本人環境中,甚至多數來日本的台灣人也都跟我處在不同的同溫層之中,因此我與別人的際遇可能完全不同。 但能擁有這樣的不同,也正好說明了日本能夠容納這麼多可能性,因為在台灣,不管你處在哪個同溫層,大概都是會被問一樣的問題。
1
2
153
@leafwind
leafwind🐹
1 month
「離開台灣後我曾多次想要跟台灣的朋友解釋,為什麼我覺得日本更適合自己,最後都因為價值觀隔閡有點大,無法用三言兩語表達,而選擇不花時間解釋。」 來了,本週電子報👇
Tweet media one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這其實是下週的電子報主題,剛好遇到脆上有人提起,我就擷取段落暴雷一下。 「我發現台灣人喜歡做自己,但有時候不喜歡別人做他們自己。」
2
48
398
2
12
153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gpt 是台灣應該傾全力追趕的目標嗎?〉 台灣學界重點都放在我們還落後多少年才能訓練出gpt3 這的確很重要,但別忘了我們的軟體工程也落後一個世代以上。 即使現在學術機構有了 gpt3,台灣仍然沒有足夠的資料工程、MLOps 等人才與企業,創造出 chatgpt 這樣的商業產品。
5
11
147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高薪如今已不可能再交換那種折磨」 深得我心,在家隨時可以約到歐洲美國新加坡日本的面試,這代表 1. 時間彈性高 2. 職缺選擇多。 「傭兵」更適合用來形容未來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不論領導階層是堅持以實體辦公室、還是抽象的向心力束縛員工,都會吃到很大的苦頭。
1
29
143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今年日本神卡(圖為網路搜尋) 不到四萬日幣年費可以拿到的主要回饋: 1️⃣入會活動:半年內刷一百萬日幣拿12萬點數(相當於三次日本夏威夷來回,也可以換國內機票) 2️⃣高級餐廳兩人當中一人免費(一年兩次) 3️⃣每年更新時有高級旅館無料宿泊特典(光這個就回本) 有興趣的可以看最後連結詳細說明
Tweet media one
10
7
146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我並非說主流的商業職場、個人成長、投資理財書籍都沒有價值。 如果那本書剛好切中自身目前的問題且能解決疑問,那當然值得一讀。 但如果漫無目的地期待這些書可以讓我們迅速成長,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失望的。 還有什麼(類型的)創作你認為也值得推薦?歡迎留下你的書單🙋‍♂️
7
4
138
@leafwind
leafwind🐹
1 month
目前軟工的確是從疫情前黃金期瞬間冷卻,而在職的人也很難有加薪跳槽機會。 我認為主因是大量裁員、又沒有新職缺導致的,而且我估計這狀況會持續很久,因為大環境已經不允許巨頭像以前那樣大量過度招募。 👇
1
7
141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成熟的做人處事,就是知道「啊,這個人聽不懂」跟「啊,這個人以為我聽不懂」之後,如果也確定對方沒有想要溝通,就不去浪費時間爭執,默默退出討論然後心平氣和地繼續做自己的事。
Tweet media one
6
14
137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剛剛又發現一個讓我傻眼的狀況 申請了一張信用卡,查詢額度的時候不直接跟你說數字,而是要你自己輸入想花多少,系統回答你「可以」或「不行」🤯 而且一天只能查三次。🤯 binary search 終於在日常生活有用了!?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在日本,就算是大手銀行、電信,你也不能期待網頁上的功能是正常的。 連很基本的扣款銀行變更這種服務,他們可以壞幾個月甚至幾年,不修就是不修。 那日本人都怎麼辦?他們很認份的使用郵送申請書,反正網路服務不是主流。
1
2
55
4
15
137
@leafwind
leafwind🐹
11 months
1/ 這張來自清華大學的海洋放射物擴散研究,應該是許多人對福島核處理水感到憂心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個研究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卻變成媒體與西台灣政府拿來危言聳聽的武器。 不過說出一個好的謊言的方法,往往就是刻意只說出部分事實。 有兩大方向可以拆解:濃度單位,跟實際排放國家。
Tweet media one
8
22
135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試用了一天 Arc browser 在工作跟個人空間切換的心得:我會逐漸把主要工作都用 Arc 取代。 1/ 同步分頁讓使用體驗無縫接軌,以往 chrome 只能同步書籤,不同裝置的分頁要互傳非常麻煩。 現在用 Arc,不管我用工作電腦還是個人電腦,它都像是跟著我一起移動一樣。
4
29
133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當時我真的聽到有人說這送分題,穩賺不賠,還叫大家買。 「這世界上沒有送分題這種東西。年初時很多人跟你說美債送分題,以及 00940 上市前很多人說可以去買他的成分股吃 ETF 買入漲幅的豆腐,最終這些送分題都沒有送分給你。我要跟大家說,不要輕易相信市場上任何人說的送分題」 👇
4
4
136
@leafwind
leafwind🐹
5 months
最近在寫一篇文章,節錄其中一段話: 「不管是財務自由、言論自由、居住自由,還是我這次回台灣體會到的移動自由,一定得在各種選擇當中犧牲些什麼,才能換來些什麼。每個人生命中追求的自由順位都不一樣,但共通點就是必須要做出選擇與犧牲。」 後來才發現,這就是沙特所說自由所帶來的責任與焦慮。
@c9s
橋本環錢
5 months
《犧牲》 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從 0 到 1 都是最難的階段,物體要從低位能處到高位能處,勢必需要犧牲能量。 一個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不管怎麼樣有能量都會有他的極限的,譬如,很多人會想要在創業的時候,同時又要擁有其他事物,譬如感情、家庭、小孩、又或是想要什麼 work life balance?
3
16
135
3
19
134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來繼續消費他。 我跟另一個同事花了幾天解不掉某bug,但有個不優雅的方法能繞開,礙於時間壓力先上線了。 那位同事進來後說:身為一個工程師不能不求甚解,我們應該要把它解掉,結果他花了幾天仍然找不到問題。 後來他在別處也遇到了類似問題,延遲了一週試了各種方法都失敗,最後回去用爛解法。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同事: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我們不應該害怕在星期五上新的改動 也是我同事:星期六他的 code 炸鍋了但整個週末人都不在 然後這不是第一次😉
25
22
447
10
5
131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做 bilibili 以及抖音,就像做外送一樣,終究是靠著平台補貼,平台成長起來之後,人礦就被拋棄。 同樣的割韭菜邏輯到處都能看到,不過端傳媒這篇文章把數字以及訪談介紹得非常詳細,值得一讀。 以下節錄幾個段落,最後附上連結。
6
28
124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日幣升息之後一路往歷史新低開回去🚀 我每天都用身體工作買日幣,來不及了,但你那邊還來得及,珍惜生命,遠離水超深的外匯市場。 不要不信邪,這種看似基本題的趨勢反而是最危險的,一堆人槓桿爆倉了。🙏
Tweet media one
12
4
132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 新聞內容逐漸邊緣化、使用者逐漸被動化(此現象在富裕國家尤為明顯),進一步放大了政治極端化的表象: 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轉為沉默被動,還留在公開檯面上的主動參與者中,男性與硬核意見者都不成比例地高。 這種不成比例的代表性卻相當程度上主導了我們對當下政治氛圍的感知與想像。 」 👇
2
14
132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日本的厚生年金制度,級距最高是月薪 65 萬,要達到這個級距,對一般家庭來說並不難。 以這個狀況來計算,一對老夫婦(其一無職) 65 歲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 21 萬日幣。 日本新鮮人平均起薪,稅後約剩下 16~18 萬。 也就是說,一對老人躺著不動領年金,就可以領得比辛苦工作的年輕人還多。
8
12
129
@leafwind
leafwind🐹
11 months
好萊塢的資本家假借 AI 之名,實際上用 AI 寫爛劇本,然後叫編劇改寫 90%,因此編劇只能拿到「改寫費」😆 AI 根本不需要有取代人類的能力,人類先把人類剝削光了。
2
22
129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看到這麼多有頭有臉的人物危言聳聽,才是讓我最擔心的。 上次就已經用了 Theory of Mind,這次又來,在發文之前,真心建議可以先問問看臨床心理師的意見。 讓我想到同樣是醫生,有從來不上電視的,也有一天到晚上電視的。
Tweet media one
7
13
126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與其說遠端的效率低落,我是覺得遠端需要具備幾個高門檻的條件,而台灣的環境跟文化剛好都比較缺乏。 1/ 首先是溝通,遠端有很多產生誤會的可能,以及溝通一定比較沒效率的瓶頸,但溝通的沒效率卻可以換來整體生產力的效率,因此我認為還是值得。 不過這也代表遠端工作非常仰賴員工的溝通能力。
@GiveMe_YourMind
HardCore Engineer
2 years
其實遠端的效率是低落的,如果全遠端開發的事需要複雜溝通的產品,真的會讓你開會開到往生...
2
5
29
4
28
127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有人曾笑說日本的稅制很共產,我看台灣的健保笑而不語。 在不應該共產的地方高度共產,比起整體高稅率還要可怕,因為那代表制度被選擇性拼湊成四不像。 可以想想看,台灣有一大堆健保極左、房價極右這種「賺錢歸我、花錢歸你」的制度,究竟是圖利到誰。
@kalanyei
Kalan
1 year
本期專欄:讓我們談談日本台灣的稅制 在日本,年薪 400 萬日幣所要負擔的稅與社會保險,約等於台灣年薪 200 萬的負擔稅率。 也就是說有超過 55% 的日本受薪階級,他們的稅率負擔跟台灣年薪 200 萬台幣的人是相同的。
Tweet media one
3
31
135
2
19
125
@leafwind
leafwind🐹
6 months
今天有個獵頭來開價年薪四百多萬日幣,反而讓我開始思考要不要幫他上個市場行情的基礎課程...
13
1
127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obndkg 他明明就沒道歉,新聞全部說他有道歉,是怎樣啊(多米腔)
1
0
122
@leafwind
leafwind🐹
11 months
我們都想「把文件寫對」,但如果沒有「寫對的文件」,可能就沒有意義了。 1/ 寫文件的時候,第一步是要弄清楚文件的需求,這個網站列出了四種面向: - Tutorials - How-to Guides - Explanation - Reference
2
33
123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買了這東西,雖然它的需求很冷門,但體驗非常好。 唯一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像是後面掛著收音機的慢跑阿北,走到哪聲音就出現在哪,還好這東西只會在家用。 沒有要對慢跑阿北不敬,我很敬佩他們能持續慢跑,只是那不是我追求的形象😅
Tweet media one
10
7
124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當你應徵資料科學,發現自己八成都在做工程;當你應徵了資料工程師,又發現自己有八成在搞 infra;當你想寫code,現在的潮流又是萬物皆ops 因此企業招募常因為用人主管的盲點而有僱用錯置問題,加上越底層技術越不酷,供給越少,部分職缺會「故意錯置」,更加深了這個問題。
1
13
120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不清楚原文實際情況,所以無法評論個案。 但一般而論,寫作是需要練習的。沒有大量堆砌愚蠢的排版跟破碎的邏輯,也不可能成為現在的我。 台灣的問題是太少人寫技術文(大部分文章都在教賺錢) 我寧願看到很菜的新手發文,但作者跟讀者能互相指教、正向循環,而不是寫了很容易被炮,生態就一直爛 🥹
@hulitw
Huli | lang: zh-Hant-TW
3 months
可以理解這推 但我自己是覺得品質跟發表與否這兩件事情可以分開,亦即可以同時強調文章品質是需要注重的,但也鼓勵大家無論品質如何,都踴躍發文 原因是如果把品質當作是能否發文的指標,就會出現一堆人覺得文章不夠好所以不發文的狀況(儘管其實已經夠好了)
9
8
142
7
6
121
@leafwind
leafwind🐹
11 months
評估「一個工程師是否足以足夠資深」的標準中,常常有一項叫做「能否完成複雜的設計」 但我沒聽過有標準是「能否把複雜的設計變簡單」,或者甚至「能否避免過度複雜的設計」 通常這樣會被認為你能力不夠,或者不想學新東西🫠 因此傾向把複雜���東西「講」得很簡單的人就反過來比較吃香。
8
9
120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Tweet media one
3
12
115
@leafwind
leafwind🐹
5 months
打算開個群組邀請有在持續經營電子報/部落格的作者進來 不需要很有名或是很多訂閱,但需要有足夠動機持續寫、與人分享 希望可以做到技術(架站、平台選擇)跟寫作瓶頸交流,互相抵抗流量多巴胺 有機會可以做一些小計畫(譬如我打算架個書評網站) 目前計畫開在 telegram,同時開日本生活相關等頻道
@leafwind
leafwind🐹
5 months
@ParkerChang11 @republic_of_cs 可以~我最近在想可以把寫部落格的人,跟寫讀書心得的人聚集起來,但不確定怎樣做比較好 一個人的經驗有限,大家互相交流會更有效率
8
0
21
21
10
117
@leafwind
leafwind🐹
3 months
比起賺的錢不夠,真正應該焦慮的是裁員,因為能躺平的機會、能拿到的錢都會越來越少。 根據 layoffs . fyi,這三年全世界科技公司已經裁員了五十萬人。 Google 又釋出裁員消息,這次牽涉到很多美國以外的分部。 有極大的可能是就業環境會持續多年低迷。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國外方面,我看不到美國巨頭再把裁員的幾十萬工程師招募回去的可能、也看不到中國互聯網公司再崛起的希望。 其他國家也是,目前AI熱潮還是虛胖的泡沫,但未來企業一定會朝精簡人力的方向走。 同時戰爭影響跟原物料上漲也不可能幾年內恢復到以前水準 因此更多人「逃」往日本的趨勢也很難逆轉。
1
4
26
1
10
117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講完台灣對比日本未來十年的悲觀經濟條件,來講講可以做(應該做?)的事情。 否則只是造成大家心裡不安跟悲觀情緒,卻沒有實際貢獻,心裡也過不去。 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快逃,事實上近幾年也一堆人逃了,且人才持續加速逃逸中,但不代表逃離台灣是唯一做法,也不代表留在台灣只能消極躺平。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唱衰台灣對我沒有好處,不過台灣接下來十年人口問題會超越日本,而除了人口之外的經濟條件都比日本差,並且目前我看不到有什麼轉機。
12
56
385
2
28
114
@leafwind
leafwind🐹
4 months
我的中長期計畫是十年內要能脫離正職 但投資不算的話,各種零星副業收入現在大概加起來是正職的 7%,看起來好像不錯,但這些有的正在減少,有的收入無法馬上提領,而且重點是要再增加也不容易。
@cynical_zenitsu
台湾善逸⚡️
4 months
現在軟體求職市場看起來不但不可能回到 20-22 年盛況,連 19 年以前都很困難 如果在薪資中上的公司被裁員,有可能就會找不到同等報酬的職缺,感覺現職穩定的話換換病還是能忍就忍
5
6
199
2
0
116
@leafwind
leafwind🐹
2 months
關於窮奢極欲的〈 美國金飯碗怎麼了?〉影片 他說一個原因是2019開始過度招募:同意。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招募 AI 專才裁掉其他部門人力:不同意。 如果是如此,那我的相關領域應該要起飛,但事實上是更難找工作,而且不只是難一點點,連日本這種「軟體落後國家」都收到大量資深工程師來逃難。 續👇
5
4
112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關於網家轉型 「這真的是一家資訊公司嗎」 「自己做電商的搞軟體的 連公司信箱都高得亂七八糟」 ❌PChome目前是傳產,不是軟體公司,以後不知道 「改善內部管理Mail?真的像是傳產要做數位轉型的議題」 ⭕️完全正確
2
16
112
@leafwind
leafwind🐹
2 years
自我揭露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自己誠實是第一道門檻,然而跨出了之後公開又是第二道門檻。 若寫得稍微隱晦小聲一點,可能會被說是無病呻吟的呢喃、若寫得稍微自信大聲一點,又��被說是硬塞給別人價值觀。 但支持我繼續這樣做的理由,就是相信文章會對某些人有幫助。
3
22
110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人類降維是進行式,譬如現在的抖音挑戰,就是一種「生體 CPU」,或者說「人礦」的體現。 大企業定義好一些重複的工作(抖音挑戰),讓人類自願地去產生內容,替大企業賺錢。 用機器生成漫畫或影片需要高額的電力成本,但讓人類自主生產內容、掏腰包付錢卻很便宜,就這點來說人類 CPU 還很有競爭力。
4
7
109
@leafwind
leafwind🐹
1 year
雀食,不過與其說台灣工程師人才廉價,真正原因更接近「整個台灣社會都廉價」。 站在企業用人角度,薪資很大程度會綁定當地物價,所以即使是美國,同一個人在不同州的價碼也不同(見參考連結)
@yschen25
卡卡和一群炸蝦海豹們
1 year
這來台創業的美國企業家講話有夠誠實
Tweet media one
6
87
606
2
15
108